北大专家称中国住房还是不够,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我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也不知道这位北大专家是从哪里看出中国住房依旧不够的。

最近有关言论在网上引起热议: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对此,我并不认可。我们国家的人均城市住房面积水平可能是比较低,毕竟房价太贵了,很多人都买不起。但是人均住房面积肯定是足够了,而且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在国际上也是能够排上名的。

这并不是我个人杜撰的,此前有关权威机构就发布过调研结果。《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

目前,世界上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最高的是美国,在67平的样子,接下来是意大利的43平,而中国是42平,排在第三位,在东南亚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我列举出这个数据也是为了佐证自己的看法,但同时我还想说的是这份调研报告采用的是人均住房面积数据,并不能够具体展现出我们个人的住房情况。

因为根据我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富人是有几套房甚至是有庄园的。他们的住房面积会加大我们这个平均数,让人觉得我们普通人也都有充足的住房空间的。

举个例子说,我家的一个亲戚,他们家是做生意的,比较富有。在我们小县城买了两套房子,市里买了一套房子,还在省会城市买了两套房子。他家就三口人,他、他老婆以及他的孩子。算下来,每个人的平均住房面积在200平。

再比方说,我家邻居,一家六口人(夫妻两人、两个孩子,还有两个长辈)蜗居在只有60平的住所里,而且这个地方还是租的。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应该按照0算还是按照人均10平算,我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是他们并没有达到我们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们的整体住房面积肯定是够了,但是具体到个人可能还是不够的。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在城市务工的人员,他们在工作地并没有住房,只是在家乡有居住的地方。这个群体并不是不想在城市里“安家”,只是城市的房子他们买不起。

像我们这种出生在普通家庭,工作一般,各方面都很一般的“打工人”,很难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安身之所”。我们只能努力挣钱,攒钱,然后在家乡的小县城购房,或者在家里盖“楼”。

当下,受到疫情、国际战争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十分不景气,经济也在进一步下滑。不排除这位专家这么说是为了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但是我想大家都赚不到钱,目前是不会去购房的。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被平均,但是悲哀的是却永远达不到那个平均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中国房子不够住?就在8月10号,北大教授姚洋说:中国住房依然不够!房屋平均过剩, 但两极分化,分布不均!富人一个家庭多套房产,而大多数人没房!

网友们都在说,房子过剩,每个家庭都有好几套,甚至出现了鬼城,你建那么多空房子干什么?

40多年来,咱们国家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咱们的住房面积是不够的!

怎样才算够住?

看官方数据,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1.76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城市家庭人均为36.52平,与以往以及发达国家人均30平左右相比,已经高出超过发达国家太多了,为什么还不够住呢?

只要你走入老百姓群体当中去,你就会发现,这些数据,没什么可比性!

从网上对房地产讨论的热度,足以看出大家对房子的关心程度!虽然,房子总量增加了,人均也超出了发达国家,但是,问题出在分配结构上,却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没房可住!或者,目前居住的房子还是老破小,需要置换!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一听平均两字就会摇头。

确实也是,这么平均下来,大家都有豪宅、有别墅可住。可事实是这样吗?豪宅别墅,那是别人家的!而咱们该租房租房,该住老破小,还是住老破小!

房子过剩,不过是声讨房地产的一个工具!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这个平均值,它对于国家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绝对不是真实的平均值。

在两年前就有人说过,我们现在已经不缺房子了,居住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你到市场去调研发现,很多人没房可住,依然还是租房。

核心的问题还是:分布不均 ! 特别是区域的分布不均,特别明显,比如二三四五线与一线或者特大一线城市分布的两极分化,尤其明显。

说房子缺不缺这种话没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哪些人缺房?哪个区域缺房?这才 是重点!这就是结构分配的问题!

就比如,广西的一些二三线城市,很多楼盘空空无人,就算你盖再多的房子,也没人买,这种人均,有意义吗?

再来看深圳,因为人口净流入大,房子供小于求,那些有钱又能提前捕捉到商机的炒房客,不断地买入房产,以至于造成一个家庭手握多套房的比比皆是!

所以就出现了,有钱人手里握有大量房产,没钱人没房住的现状,而咱们国家,60%的人是买不起房的!这种结构性的差异,非常明显。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北大教授姚洋说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但是,未来的空间在哪儿?

在人口净流入大的城市,或者产业发达的城市!


专家建议:

存量房市场有着很大的空间,但是,如何有效地把它们逼到市场,是政府需要做,努力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不可能搞平均分配,而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手段,把房子逼向市场,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4

我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也不知道这位北大专家是从哪里看出中国住房依旧不够的。

最近有关言论在网上引起热议: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对此,我并不认可。我们国家的人均城市住房面积水平可能是比较低,毕竟房价太贵了,很多人都买不起。但是人均住房面积肯定是足够了,而且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在国际上也是能够排上名的。

这并不是我个人杜撰的,此前有关权威机构就发布过调研结果。《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

目前,世界上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最高的是美国,在67平的样子,接下来是意大利的43平,而中国是42平,排在第三位,在东南亚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我列举出这个数据也是为了佐证自己的看法,但同时我还想说的是这份调研报告采用的是人均住房面积数据,并不能够具体展现出我们个人的住房情况。

因为根据我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富人是有几套房甚至是有庄园的。他们的住房面积会加大我们这个平均数,让人觉得我们普通人也都有充足的住房空间的。

举个例子说,我家的一个亲戚,他们家是做生意的,比较富有。在我们小县城买了两套房子,市里买了一套房子,还在省会城市买了两套房子。他家就三口人,他、他老婆以及他的孩子。算下来,每个人的平均住房面积在200平。

再比方说,我家邻居,一家六口人(夫妻两人、两个孩子,还有两个长辈)蜗居在只有60平的住所里,而且这个地方还是租的。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应该按照0算还是按照人均10平算,我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是他们并没有达到我们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们的整体住房面积肯定是够了,但是具体到个人可能还是不够的。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在城市务工的人员,他们在工作地并没有住房,只是在家乡有居住的地方。这个群体并不是不想在城市里“安家”,只是城市的房子他们买不起。

像我们这种出生在普通家庭,工作一般,各方面都很一般的“打工人”,很难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安身之所”。我们只能努力挣钱,攒钱,然后在家乡的小县城购房,或者在家里盖“楼”。

当下,受到疫情、国际战争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十分不景气,经济也在进一步下滑。不排除这位专家这么说是为了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但是我想大家都赚不到钱,目前是不会去购房的。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被平均,但是悲哀的是却永远达不到那个平均数。

第3个回答  2022-08-17

8月10号,北大教授姚洋说:中国住房依然不够!房屋平均过剩, 但两极分化,分布不均!富人一个家庭多套房产,而大多数人没房!

网友们都在说,房子过剩,每个家庭都有好几套,甚至出现了鬼城,你建那么多空房子干什么?

40多年来,咱们国家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咱们的住房面积是不够的!

怎样才算够住?

看官方数据,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1.76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城市家庭人均为36.52平,与以往以及发达国家人均30平左右相比,已经高出超过发达国家太多了,为什么还不够住呢?

只要你走入老百姓群体当中去,你就会发现,这些数据,没什么可比性!

从网上对房地产讨论的热度,足以看出大家对房子的关心程度!虽然,房子总量增加了,人均也超出了发达国家,但是,问题出在分配结构上,却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没房可住!或者,目前居住的房子还是老破小,需要置换!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一听平均两字就会摇头。

确实也是,这么平均下来,大家都有豪宅、有别墅可住。可事实是这样吗?豪宅别墅,那是别人家的!而咱们该租房租房,该住老破小,还是住老破小!

房子过剩,不过是声讨房地产的一个工具!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这个平均值,它对于国家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绝对不是真实的平均值。

在两年前就有人说过,我们现在已经不缺房子了,居住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你到市场去调研发现,很多人没房可住,依然还是租房。

核心的问题还是:分布不均 ! 特别是区域的分布不均,特别明显,比如二三四五线与一线或者特大一线城市分布的两极分化,尤其明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13
我非常支持一个叫曾仕强的老人说的一句话:“专家、专家,就是专门害人家的就叫专家。”所以,专家的话是不可信的。有一个养身专家,结果50多少岁就挂了,那么多不是专家的老农,多少活到90多的?很多,他们知道怎么养身吗?不知道。住房面积够不够,这关系到你住多大的房子面积有关。住房面积按通常的70平来算,中国的房子面积绝对多了去了,否则那么多的烂尾楼为什么继续不了?但你要按100 200来算,那就肯定不够;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房价太贵了,买不起啊。专家是专门帮着资本家剥削残害平民的人,信他们的多半都死的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