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如题所述

当时面对日本挑衅的不抵抗是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多次挑衅,并占领中国多个城市,国民政府都是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而是采取外交渠道谈判退让解决。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不久,东北军在国民政府的支付下与苏军发生冲突,结果损失惨重,国民政府不但没有任何支持,甚至在苏联压力下谴责东北军,还插销了东北军被围歼的两个师番号,借苏联人的手削弱东北军。这场作战也让东北军认识到,在东北军被强国军队进攻的时候,国民政府绝对靠不住。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对日本人的目的判断失误,这也是东北军不抵抗的最直接原因。

1931年9月6日,事变爆发前几天张学良还致电其心腹王以哲:“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同时致电臧式毅、荣臻等:“对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9月8号,东北边防军将日军架桥演习一事电汇张学良,得到的回复仍是静观时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5

当时张学良判断错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此事,所以没有抵抗。1934年才到张学良手下任职的应德田曾回忆,称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曾对自己说,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一两日内给张发过命令其不抵抗的电文,内容为“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5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对日本人的目的判断失误,这也是东北军不抵抗的最直接原因。

1931年9月6日,事变爆发前几天张学良还致电其心腹王以哲:“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同时致电臧式毅、荣臻等:“对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9月8号,东北边防军将日军架桥演习一事电汇张学良,得到的回复仍是静观时变。

最后,面对日军占领中国一个省会城市,下单不抵抗命令的第一人是老蒋,而不是张学良。济南惨案的时候,日本人几千人占领山东省会济南,老蒋当时就在城中,下达了不抵抗命令,派外交人员去与日本人谈判,结果派去的谈判代表团成员被日本军人先割掉舌头,鼻子,耳朵毒打数小时后全部枪杀,然后日军进攻老蒋驻地,老蒋混在逃难的百姓中逃出济南城。济南惨案工造成1.8万济南百姓被屠杀,被侮辱妇女和伤残百姓不计其数。7000多济南城守军不抵抗向日军缴械投降。3年后,张学良下令沈阳东北军面对日军挑衅也不抵抗,而几年后韩复榘同样不抵抗被日本人占济南城,结果韩复榘因为不抵抗被老蒋枪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5

因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否认不抵抗与蒋介石有关,而事实上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虽然不是出自蒋介石之手。

但是却是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的,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并没有给张学良实质性的惩罚,而且不抵抗政策恰恰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谋而合。

其实这事儿的原因,张学良在晚年也曾经说过,根据他的说法,是他错误判断了形式。他以为小日本又是和以往一样,就是想无故挑衅借机生事,让中方先动手从而升级事件。

就是因为这事儿,张学良到处被人戳脊梁骨,心情长期郁结的张学良对小日本恨得牙痒痒,所以才会在36年不顾个人安危,悍然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16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说一下关于这个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这个长期困扰中国史学界的问题了。
以前,因为某些原因,国内都是在捧高张学良,贬低蒋介石,一直都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得抵抗的。

蒋介石剧照
然而事情终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在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和张学良的对话中,晚年的张学良明确承认这事儿和蒋介石没有任何关系,确确实实是自己下的不准抵抗的命令,这么多年来,蒋介石倒是一直替自己背锅蒙受了这不白之冤了。
说清楚了谁下令不抵抗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说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不抵抗。
其实这事儿的原因,张学良在晚年也曾经说过,根据他的说法,是他错误判断了形式。他以为小日本又是和以往一样,就是想无故挑衅借机生事,让中方先动手从而升级事件。而中国整体国力在当时又确实不如小日本,所以为了息事宁人的他让手下部队尽量忍让,不给小日本升级事件的借口。只是他没想到,小日本这次是撕破脸皮,不顾国际规则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准备搞一场大动作,而不是他以为的小摩擦。晚年的张学良对自己当年不抵抗的命令极为痛心,他认为是他的错误判断让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因为这事儿,张学良到处被人戳脊梁骨,心情长期郁结的张学良对小日本恨得牙痒痒,所以才会在36年不顾个人安危,悍然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

看到很多答主都说是张学良为人软弱畏葸怯战,我觉得是有点黑化张学良了,他真是这么个软骨头,就不会发动西安事变后还要释放蒋介石,导致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倒有一半时间是在软禁之中度过的了。我个人认为张学良自己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他犯不上在耄耋老年还为自己找借口推脱,不然也不会坦然承认不抵抗的命令确实是出自他口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张学良错误判断形势,把小日本蓄谋已久的大动作误判为小摩擦,为了息事宁人,不给小日本升级事件规模的借口,才下令暂不抵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