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新一季的辩题,为何没有之前吸引人呢?

如题所述

到了今年的《奇葩说7》,在一些观众看来,题目更接地气了,但连续几期的辩论结果里,选择偏保守、更现实的那一方都会赢;选择理想主义、自由派、更有人文关怀和崇高意志的全都输。小欣对此直言不讳:“下班必须及时回消息、成年人崩溃了得憋回去、在家长群还要跟风吹捧老师。节目在向主流价值观献媚。”

转折点发生在第五季。开播前,节目组做了一个拟人宣传片,扮作垂危病人,主动暴露IP老化、审美疲劳的问题。

而应对之法,除了在赛制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全新改版、加入更残酷的淘汰制度外,更核心的思路是向一、二线城市之外的观众扩展疆土。为此,节目辩题方向也有了大变动。

李楠楠告诉娱乐资本论,第四季结束后,“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大家的感受是节目变得过于严肃了,专业辩手过多,观点更多是在讲道理。所以那时候做了很多分析,比如爱奇艺的后台数据,还做了大量的采访。最后从数据看来,实际上观众最容易点开、关注最多的是情感题,所以到第五季几乎一半都是情感题,这是一个当时很明显的决策,是从数据推算出来的。”

人类当然更关心自己,这毋庸置疑,大量收集观众声音所带来的辩题生活化、琐碎化趋向,也是可以预见的必然结果。

“下沉”带来了更多年轻观众,邱晨曾在节目中表示,第五季的“(热度和流量)数据比之前好了差不多一倍”,在商业角度上迎来了一个新高峰。

但第5、6季的脑洞题也是占比最多的两季。全人类大脑要不要一秒知识共享、救猫还是救一幅名画,陈铭、詹青云、李诞等人,留下了“不接地气”但更有力的声音。在更具人性和哲思的话题讨论中,段子、情感的宣泄无处使力,知识和逻辑的魅力陡然放大。


在“能者多劳是不是在坑我”的辩题讨论中,詹青云跳出职场得失,思考社会制度,关心人类命运,一战成名。讲完后,她痛快地说:“一直说我不接地气,这次就真的不接地气一次。”

或许是因为脑洞题脱离了日常琐碎,更容易触碰到宏大却危险的命题,马东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脑洞题对娱乐节目来说未必是个好的选择。

《奇葩说》还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吗?李楠楠笑着回答,“那是开玩笑的,每次在节目里面都是以戏谑的情况出现。”

“哪些是大家会赋予的意义,我们也不觉得非要抗拒那些,只是我觉得米未是一个解构的公司,我们不喜欢把一些事情变得很严肃认真,希望大家在快乐的同时还能有一些收获就更好,即便你没有收获,能快乐也很好。《奇葩说》说到底还是一个综艺节目,好笑、能够带给大家快乐是第一位的。”

的确,如今的网络环境已不比开播当年,观点看似多元的背后,是越来越走向单一的道德标准和逐渐狭窄的网络探讨空间。

《奇葩说》曾经探讨过的一些问题,艰难生长在娱乐和严肃辩论的夹缝中,而就像遭到下架的那两期节目和引发的无数口水仗一样,当夹缝越来越狭窄时,节目只能选择上岸。

政策逐渐收紧、网络环境复杂、辩手人才稀缺……让《奇葩说》走向琐碎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泛娱乐化大潮下,传统严肃话语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消解。我们也无法苛求,必须要从一档综艺节目里找寻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因为这一季《奇葩说》出的辩题,辩论空间并不大,辩论观点略显强硬,导致选手没有上一季那么精彩的辩论发言,让节目观赏性降低,变得没有看点,所以也没有之前吸引人了。
第2个回答  2021-02-24
因为感觉有点太刻意了,不是很自然,很容易引起一些驳论,辩论起来是很没有意思的,所以不吸引人。
第3个回答  2021-02-24
《奇葩说》已经做了很多季了,关于辩题的选取,每季都有比较吸引人的主题,这一季的主题可能,如果不在大众的点上的话,可能会比较难吸引人。
第4个回答  2021-02-25
感觉辩题没有出得很好,挺普通的,所以辩手们也不好辩论,这可能是综艺节目做到最后的弊端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