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交到“坏朋友”,大人应不应该“出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8
我觉得孩子交到“坏朋友”,作为家长当然应该及时“出手”。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不健全,正处于学习的过程中,这其中也包括识别好坏人的能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义务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念。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绝对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观念,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教会他们辨别能力,一举两得。
我的外甥女曾经有一个她认为很好的朋友,但是在我表妹(外甥女的妈妈)看来,这个朋友品行不是很好,又去接触了一下朋友的家人,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大人的教育上,于是表妹就不怎么想让外甥女和她的这个朋友走得太近。
表妹没有用家长的身份强制她俩分开,而是选择无意间和外甥女去谈心,比如问问她俩在一起经常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这些内容有没有什么外甥女觉得不妥的地方等。外甥女也在表妹的引导下说出了她觉得这个朋友言行举止上存在的问题,她然后自己慢慢的就疏远了她曾经认为是与她关系最好的这个朋友。
表妹的教育方式就是引导的方式,让外甥女自己意识到要远离品行不好的朋友。这样做既让外甥女学会了如何辨别好坏朋友,又没有让她产生逆反情绪,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2个回答  2022-10-28
小朋友交到“坏朋友”,大人不应该“出手”,正确的出手方式:不贴上标签,给小孩独立分辨空间,或许在具体情况中,大家希望孩子能马上和“坏朋友”一刀两断,但所有事情的变化,都是从自我察觉开始的,小孩也是如此。因此,大家可以直接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他的朋友。在聊天中,我们只需叙述真理的客观性,而不要给孩子的好朋友贴上标签,教育小孩“你的好朋友就是一个坏小孩”。只要我们交谈的效果,并不是让儿童承认自己有一个坏朋友,反而是帮孩子梳理思路,让他自己下结论,分辨这一段友情是否该坚持下去。

掌握孩子的内心需求,有些时候,小孩明知道和某些朋友相处造成危害,但是却仍然“一意孤行”,我们觉得不可理解,其实就是并没有认清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有些校园内遭到欺侮的孩子,她们往往就会制造机会和“坏孩子”做朋友,为的仅仅依附于他的阵营,维护自己不被欺负。而围观群众的父母,只会觉得小孩迷失方向。

因此,当我们在和孩子讨论他的朋友时,必须从言谈话语间捕获孩子的心声。坏小孩也不见得一切层面就坏的呀,坏自身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反而是环境所影响的。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孩子和坏小孩差别,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只因为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不一样。因此,他们能够是朋友。也需要看好孩子本身了,假如主动性非常好,那好宝宝不被带坏,更加好的是,把坏小孩带好啦;假如主动性不太好,那也不太会把好宝宝带很坏,仅仅可能会影响好宝宝的正常的生活。

爸爸妈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应当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良友”。朋友并不是对对方的持续索要,不容易对对方明确提出无理的要求;不会做令另一方尴尬事情;真心朋友就像家人一样,在艰难的时候会出手相助,在高兴的时候会彼此之间共享,会了解彼此之间、关注彼此之间。做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让大家在择师时更容易提高警惕,寻找最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第3个回答  2022-10-28

家长认为孩子交坏朋友,往往是从大人的角度去判定这是个“坏朋友”。而孩子或许就是觉得那个朋友好玩、有趣:我和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聊不完的话题,而且他愿意和我玩在一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还非常看重家长或者老师的意见去选择朋友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朋友被他们视为坏朋友,这会令孩子们陷入混乱。比如,孩子觉得朋友对自己很不错,两个人相处得很要好,但是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的这个朋友不好,甚至在孩子面前讲这位朋友的“坏话”——“你这个朋友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卫生习惯不好。”

这种情况会让孩子产生疑惑甚至困扰:自己明明觉得这位小伙伴很不错为什么爸爸妈妈却不喜欢他?这似乎要让孩子做出选择:要不背板家长,要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背叛自己的感觉。

孩子太小,或者心理发展基础还比较弱,他们对好与坏还没有足够的分辨力,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又是最强的,所以我还是很担心他被坏孩子污染啊!我可不会那么淡定,对孩子交了坏朋友这件事我做不到不理或者放任,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学好不容易学坏倒是很快的!

第4个回答  2022-10-28
一、不应该干涉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特别是孩子初中的时候,会严厉监管孩子交流的问题。如果孩子和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一起玩耍的话,那么家长就会非常担心。想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人一起玩耍,但是小孩子的友谊非常的简单和纯粹,他们在交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随心所欲的。有的时候孩子因为一个笑容,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所以说小编不建议家长去干涉孩子交友的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二、合理监管
家长对于孩子来说,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孩子会去模仿家长的行为。但是在对待孩子交友的问题上,家长要管,但是需要一个度。家长不要严格的控制孩子交友的范围,我们需要教给孩子在交友时,怎么解决与朋友的冲突,这样就可以
让孩子拥有更加深刻的友谊。我们要树立榜样,在和朋友处理冲突的时候,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三、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交友情况
家长在孩子的交友这个问题上,非常的担心,那么小编建议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喜欢和自己合拍的人一起玩耍,但是如果孩子去危险的地方,家长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些地方的危险性,同时家长要防止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要严厉监管孩子,让孩子改掉错误的行为。
其实,很多家长掀翻“友谊小船”的理由很简单粗暴,他们以优秀的标准来划定孩子的朋友圈,不达标的就不配入圈,入了圈的就要赶出去,还要告诉孩子“这是为你好”。因此,在这里除了想讨论家庭教育的问题,更想说的是成人对于孩子的严重伤害。
当一个成人按照自己狭隘的标准来对一个孩子进行标签化的时候,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一种伤害。狭隘的肯定和狭隘的否定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建立在“我”的单一标准之上而忽略孩子自身的个体性和个性化。然后用这个狭隘的单一标准建立交友“淘汰制”,既伤害了一份纯真无邪的友谊,更丧失了对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起码尊重。
如果说“淘汰制”是从优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那么建立“淘汰制”本身就是“不优质”和“非教育”的行为。我们总是在强调,最好的教育始于尊重,那么,人为地将人分出等级,不尊重、不珍惜友谊,随便终结一段友谊、干预个人选择,显然与尊重背道而驰,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也绝不会达到预期。
女儿当下遭遇的,恰是我当年对人施加的,但在家长的“威权”之下,伤害是同等的,两个孩子的心灵都备受打击,甚至很多年都难以修复。我想,我能给她的,就是尊重,尊重她的选择,尊重她的友谊;我能告诉她的,就是珍惜,珍惜朋友,珍惜别人给予的情谊。
第5个回答  2022-10-28

1、不轻易给孩子的朋友贴上“坏”的标签:尝试先用接纳的态度观察和对待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被同伴吸引的真实原因,这会让你重新认识、理解孩子。

2、不用粗暴、强制的方式“拆散”他们: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叛逆!简单粗暴的干涉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让他们“抱团”反抗;试着告诉孩子朋友的坏习惯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不是直接让孩子远离这个“坏朋友”;不过当孩子的朋友有严重的不良行为或品行问题时,我们也应该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防止孩子受到伤害。

3、与孩子理智、平等地进行讨论:认可孩子选择朋友的自主权利,对他的交友选择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创造平等自由的交友环境;同时坦诚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看法,解释你会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引导孩子,但仍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试试下面这些话:



“我为你交到好朋友感到开心,也相信你的判断。你可以和我分享一下,你为什么把他当朋友呢?你欣赏他的哪些特质呢?”



“你认为一个好朋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他在多大程度上展现了这些品质?”

“我观察到你朋友身上有一些优点,例如…但是我也看到他身上有一些不足,例如…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

“面对朋友的这些不足,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

“在哪些方面,你要避免他带给你的不好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