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记得大学教我们供应链管理的老师,是这么定义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所谓的供应链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其最简单的供应链管理就是由制造商、运输商、需求者这三个简单构成一条链条。而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协调这条链条上各节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以更好质量、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我们是可以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企业看作这个虚拟企业同盟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当然,我今天所分享的东西,不是阐述什么是供应链管理。而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内容,那就是牛鞭效应。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如何解决牛鞭效应这四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学习牛鞭效应的心得。
      在讲什么是牛鞭效应的时候,我想讲一件我工作上的事。上周,我们科室的SQE工程师童攀让我通知20来家供方检验员在周五早上8点半的时候,来公司参与质量管理的培训。因为我担心有些供方会迟到培训,所以我在通知供方的负责人时候,说是8点20分来学习,然后供方的负责人怕自己公司的检验员迟到,于是通知他们的检验员是8点10分来学习,而检验员又害怕自己学习会迟到,于是在8点的时候就已经来我们公司。上周五,8点的时候,我来公司上班,看到前台休息处坐着几位供方,我就在想,因为信息沟通的失误,白白让别人多等待了半个小时。
      我想通过这么一个故事的分享,大家应该对牛鞭效应有所了解吧。为了加深对牛鞭效应的理解,我想再分享一个我工作上所碰到的事情。今年6月的时候,我们部门完成了数据插芯降本的招标项目。当我们想推出新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时候,却发现供方的库存里却还有很多老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一直到上个月15号的时候,老产品的数据插芯结构却仍然未过渡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追溯原因,不难发现,“牛鞭效应”可以将其概括。因为我是7月开始接触这块工作的,所以在下面我分析这原因的时候,讲的有所失误话,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多包含。以“意华”供方为例,按照从采购订单管理科的同事那里了解到,当时将意华引进的时候,是想作为战略供方进行培养的。再加上去年,公司在产品上做了大量的促销活动,因此在订单的需求预测就难免会偏高。而生产采购部根据历史的采购数据以及公司现有的销售预测,担心供方会交货不及时,于是就会让供方多准备库存。供方又因为担心自己的产品供货不及时,于是又多准备了半成品库存。所以自然在数据插芯降本项目招标之后,供方的库存在短时间内不能被消耗完。试想一下,等我们将这些库存消耗完,再推新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其当中的时间成本、价格成本、人力成本是要有多少被浪费呢?
     分享完这个案例,我想大家应该对牛鞭效应都有所了解。那么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从刚刚讲的数据插芯降本项目案例当中,我们不难知道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修正、应付环境变异、库存责任失衡、价格波动、短缺博弈、订货批量决策。例如上述所讲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需求预测修正当中,我们生产采购部在2014年让供方备库存的时候,并不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数据插芯要进行产品升级并进行降本,自然库存也就增加。而应付环境变异,是因为公司采购战略变化,供方未能及时获取信息,其自身也未能很好将库存进行控制。至于其他几项,我在这不一一细讲。由此可见,供应链前段需求稍微一点变化,却导致供应链末端企业积压大量库存。
      那么牛鞭效应,又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在数据插芯降本项目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就是过度老结构产品的数据插芯时间要紧。这还算好。试想一下,我们公司作为开关快速消耗品公司,每年都会依据市场的预测推出很多新产品。当我们对市场未能够进行一个很好把握的时候,在推新品的时候,总跟供方说这个产品采购量很大,而供方又自我放大这个采购量,而一旦这个新品在市场推广不成功或者销量并不是很好的时候,其新品这条链的各节点供方库存自然也就难以消耗完。对于企业而言,库存一旦多,其现金流自然小,企业也将为此而破产。尤其是对于供应链末端企业而言,是最倒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6

     记得大学教我们供应链管理的老师,是这么定义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所谓的供应链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其最简单的供应链管理就是由制造商、运输商、需求者这三个简单构成一条链条。而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协调这条链条上各节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以更好质量、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我们是可以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企业看作这个虚拟企业同盟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当然,我今天所分享的东西,不是阐述什么是供应链管理。而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内容,那就是牛鞭效应。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如何解决牛鞭效应这四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学习牛鞭效应的心得。
      在讲什么是牛鞭效应的时候,我想讲一件我工作上的事。上周,我们科室的SQE工程师童攀让我通知20来家供方检验员在周五早上8点半的时候,来公司参与质量管理的培训。因为我担心有些供方会迟到培训,所以我在通知供方的负责人时候,说是8点20分来学习,然后供方的负责人怕自己公司的检验员迟到,于是通知他们的检验员是8点10分来学习,而检验员又害怕自己学习会迟到,于是在8点的时候就已经来我们公司。上周五,8点的时候,我来公司上班,看到前台休息处坐着几位供方,我就在想,因为信息沟通的失误,白白让别人多等待了半个小时。
      我想通过这么一个故事的分享,大家应该对牛鞭效应有所了解吧。为了加深对牛鞭效应的理解,我想再分享一个我工作上所碰到的事情。今年6月的时候,我们部门完成了数据插芯降本的招标项目。当我们想推出新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时候,却发现供方的库存里却还有很多老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一直到上个月15号的时候,老产品的数据插芯结构却仍然未过渡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追溯原因,不难发现,“牛鞭效应”可以将其概括。因为我是7月开始接触这块工作的,所以在下面我分析这原因的时候,讲的有所失误话,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多包含。以“意华”供方为例,按照从采购订单管理科的同事那里了解到,当时将意华引进的时候,是想作为战略供方进行培养的。再加上去年,公司在产品上做了大量的促销活动,因此在订单的需求预测就难免会偏高。而生产采购部根据历史的采购数据以及公司现有的销售预测,担心供方会交货不及时,于是就会让供方多准备库存。供方又因为担心自己的产品供货不及时,于是又多准备了半成品库存。所以自然在数据插芯降本项目招标之后,供方的库存在短时间内不能被消耗完。试想一下,等我们将这些库存消耗完,再推新产品结构的数据插芯,其当中的时间成本、价格成本、人力成本是要有多少被浪费呢?
     分享完这个案例,我想大家应该对牛鞭效应都有所了解。那么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从刚刚讲的数据插芯降本项目案例当中,我们不难知道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修正、应付环境变异、库存责任失衡、价格波动、短缺博弈、订货批量决策。例如上述所讲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需求预测修正当中,我们生产采购部在2014年让供方备库存的时候,并不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数据插芯要进行产品升级并进行降本,自然库存也就增加。而应付环境变异,是因为公司采购战略变化,供方未能及时获取信息,其自身也未能很好将库存进行控制。至于其他几项,我在这不一一细讲。由此可见,供应链前段需求稍微一点变化,却导致供应链末端企业积压大量库存。
      那么牛鞭效应,又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在数据插芯降本项目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就是过度老结构产品的数据插芯时间要紧。这还算好。试想一下,我们公司作为开关快速消耗品公司,每年都会依据市场的预测推出很多新产品。当我们对市场未能够进行一个很好把握的时候,在推新品的时候,总跟供方说这个产品采购量很大,而供方又自我放大这个采购量,而一旦这个新品在市场推广不成功或者销量并不是很好的时候,其新品这条链的各节点供方库存自然也就难以消耗完。对于企业而言,库存一旦多,其现金流自然小,企业也将为此而破产。尤其是对于供应链末端企业而言,是最倒霉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