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会出现宦官当权的局面,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明代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之后,六部事务由皇帝一人处理。内阁负责给出意见,皇帝审阅之后下“朱批”。到了中后期,朱批由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太监实际上代行了部分皇权,因此势力坐大。


明朝初期,朱元璋杀掉蓝玉之后,就不再信任宰相。原来六部汇总的公文,全部要经宰相的手来办理的,后来只有皇帝自已亲自批复。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工作狂,他们干起正事儿来可以不眠不休,可是后代的帝王们,从小娇生惯养,哪里应付得过来呢。

明朝皇帝办理公务的流程,一般是地方上先上折子到六部,然后交由内阁给出意见。皇帝只需要阅览六部的意见,再用朱砂颜料写上同意或者否决,或者“留中”不办即可。

但是由于全国每日上报的奏折数量巨大,这样的事务其实属于“简单重复的劳动”。由皇帝本人亲力亲为,还是感觉有点繁琐。于是就找身边亲信的太监代为处理。

负责这项事务的太监从司礼监调任,一般称作“司礼监秉笔太监”。其职务原来属于司礼监的二把手。

一把手叫作“掌印太监”。但是因为工作性质太特殊,批阅的全是“国家大事”,后来二把手的权柄早已超过一把手了。

大家翻历史书可以看到,明代宦官中最高掌权者,一般职务全称是“提督东厂兼司礼监秉笔大太监”。也就是说,明代宫中的最大的太监,不光掌握了皇家最神秘的特务机构,还代行了一部分帝王的职权。

对于全国各地的政务,甚至是军情,无论内阁的智囊们议政议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太监都有权决定办或者是不办,及时办,或者“留中”给你拖着不办。

基于这些原因,朝中大臣,甚至是皇亲国戚想要办事,都必须向大太监行贿,才有可能办得成。所以明代的太监权势熏天,是因为当时的权力组织方式,出了点儿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明朝出现宦官当权的局面,是因为明朝的时候太监的地位是很高的,太监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掌控着很多机密了解皇上的心思。
第2个回答  2020-01-18
明朝宦官当权主要原因是在于明朝文官的集团过于强大,为了抵抗这个势力,君主只能够扶持依靠君主的宦官。这些宦官依附于君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