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重要性水平到底是用来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

我一直以为重要性水平是用来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可是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重要性水平不是针对错误,比如说吧,审计存货账户,存货余额100万,原材料一共1万,占1%,就不重要。库存商品余额60万,占60%,就重要,应重点审计库存商品,而不是原材料”,看到这句话,我就在想,重要性水平到底是用来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还是用来判断哪些会计科目是重点审计领域的?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既要针对财务报表整体确定重要性水平,又要针对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果重要性水平是用来判断哪些会计科目是重点审计领域的话,那么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岂不是要等于资产总额(即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了?谢谢。

首先 我们都知道重大错报风险分为报表层面的和认定层面的,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指导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判定也指导认定层面对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的审核。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企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首先要从环境入手得出引起错报的风险因素,再评估错误风险的大小。报表层次的错报风险评估是基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被评估企业相比较产生的差异(或高或低,分界点可以采取20%,10%-20%,10%以下)不是说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就等于资产总额,而是要看三个表,资产负债表同行业对比,利润表同行业对比,现金流量表同行业对比这样来看,当然,2014年会计准则变更,这个报表形式有所变化,但是对比的要素是不变的。至于你从网上看的话,那个只是在认定层面具体实施时采用的一些标准,只是便于大家理解,至于多少金额占多少比重是重要的,要看会计师一开始对该企业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