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人和不开车的人思维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大部分都在讨论安全问题,所以我就不提了,我来谈谈我自己在有车前和有车有的一些思维上的变化。

我自己住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不会开车,上班后学习开车,然后就买了辆小车代步。在我没有车的时候,从我家到一个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我的概念是1小时(包括去车站,换车和等待),但我有车之后,这段距离的概念一下子成了5分钟. 这个变化感受是如此直观和明显,我自己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我自己的思维变化。所以让我后来也一直在思考有车人和无车人的思维差别。

1. “远“和“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没有车的时候,基本靠走和公交车还有轨道交通。所以对“远”的概念,一般就是以时间来计算,这个时间包括去车站,换车和等待,整个时常估算,如果超过45分钟的话,那么我就基本认定非常远了。

如果去周边1-2公里的地方,基本上是靠走,一般上来说,如果是去2公里以上买东西,那么就会觉得有些远。(基本上也就是30分钟以上的距离,就觉得非常远了)。

简单的说吧,没有车的时候,3-5公里以内的距离,30分钟左右的路程,都可以称为“远”了。而且由于消耗体力,一般心理状态是趋向于不去。甚至30km以外的地方,我称为“其他城市”,根本没有要去看看的想法

有车后,同样是45分钟左右的距离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包括了堵车和红灯),这个时候,基本上25公里-30公里的距离并不觉得非常远,大概超过50公里的地方,才开始觉得有些远。但是如果是旅游的话,100公里才会有远的感觉(偶尔去一次的地方),所以在家附近10km-20km内,都是称为“近”。这个时候更有意愿尝试的去一下远方,甚至是愿意开车去“其他城市”

总结一下:

    有车前,2km内称为近,5km以上称为远;或者30分钟内称为近,45分钟以上称为远。去远的地方是根本不太愿意去的

    有车后,20km内称为近,50km以上称为远;虽然偶尔要去50km以上的远方,但是还是非常愿意去看看的。


    2. 对城市结构认知不一样。
    没有车的时候,对城市结果的认知,可能就是轨道交通线,凡是轨道交通线到不了的地方,我就不去了。下面一张图就是我居住城市的轨道交通网。

    而如果认知是整个交通线,也算了不起了。然而事实却是你生活圈,只是这张交通线的一小段,毕竟太远的地方,也还是不太愿意去。所以其实我对城市结构的认知,可能就很小一块
    能这就是我对整个城市的认识了。

    然而,但我买车后,对城市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再以铁道交通作为自己的基准点了。对城市的认识可能是这样的(而且这只是以家为中心的20km半径生活圈,其实圈子可以延展地更广):

    总结一下:

    没有车,对城市结构认知是以粗旷轨道交通为基础的

    有车后,对城市结构认知则是以细致的汽车交通路线为基础的



    3.居住地点不一样。
    没有车的时候,租房就只能沿着火车站找,而且还要周边有完善的购物中心。不然生活便利程度就很低了。然而,这些地方往往租金价格较高。

    有车后,租房就可以离火车站远一些了,如果学习工作不在市中心,可能你就基本和轨道交通告别了。这样租房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租房,不在局限于轨道交通和购物中心。这些地方的租金相对较低。

    没车的时候,租房看房,如果不是一个地方,那两家约的时间间隔可能用半小时,甚至小时计算,一天跑个2-3家就已经很累人了,能做到十分很了不起了
    有车的时候,可以约很多家,两家约的间隔差不多10-15分钟即可,一天看10多家房子是不在话下。

    4.生活圈子不一样
    找工作方面:
    没有车的时候,找工作,一般会找家附近和在火车站边上的工作,这样找工作的范围就小了很多,而且工作种类很少。

    有车的时候,找工作范围很广,而且有些工作的地点不会在火车站边上,甚至一些工种,要求是必须有车才行(比如说送外卖,搬家具等),而在国外,有车的工作,相对轻松,而且工资高。这样人生的可能性就更高,发展更好了。

    娱乐方面:
    没有汽车的时候,娱乐场所基本上就是市中心的娱乐场所,购物中心的娱乐场所,已经家附近的公园

    而有汽车后,轻而易举地就能开到海边,海边好像自己的后花园,随时随地,想去就去;可以去各种大型公园,以及一些大型运动场地(比如说高尔夫,攀岩等);网上发现家附近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可以立刻出发开过去;可以汽车旅行,自己戴上行李就出发。

    社交方面:
    没有汽车的时候,在约的地方,要考虑远近和交通便利性,基本上需要提前预约和计划,如果不方便一般是拒绝的。

    有车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必要了,觉得可以,立马出发。

    吃的方面:
    没车的时候,买原料,不能买很多,所以都是计划着的,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就不买了。
    有车的时候,可以到处买,买料十足,如果一个地方买不到,换个地方在找找看。

    如果是在网上看到一个饭店,如果没有车的话,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还要计划什么时候去;
    有车后,看到一个有兴趣的饭店,跳上汽车,直接杀过去。

    总结一下:

    没有车的时候,可去的地方选择少;活动种类范围比较少;对感兴趣的活动,不能马上出发;很多事情必须计划着做;如果出现有什么意外发生,一般就直接回家了;活动区域范围窄,趋向于回家休息。

    有车的时候,可以去的地方多,活动种类丰富;对感兴趣的活动,可以随时出发;很多事情就可以想到了,马上执行,无需细致的在时间上安排;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了,换个地方,继续玩耍;活动范围宽广,趋向于在外玩耍


    5.购物概念不同
    没有车的时候,购物要考虑走路距离,以及自己体力,所以东西尽量少买,而且不买重的东西。尤其是去IKEA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和有车的朋友一起去购物,是不会考虑买小家具的;去一家商店,如果关门了,或者正好那里你要的东西卖完了,那不会去考虑去其他购物中心碰碰运气。

    有车的时候,可以买很多东西,可以把购物车塞满着购买,不怕东西重,不怕东西多,不怕买小家具;如果一家店没货了,可以立刻换家店去碰碰运气。

    另外没有车的时候,在一家店买好东西,就已经是大包小包话,接下来的购物可能就越来越麻烦,甚至你只能逛一家店,然后就必须回家了。如果你想买好东西再逛街的话,那一定是噩梦般的体验

    如果有车的话,买一家东西,如果东西太多,回停车场把东西放在车上就好,然后奔向下一家继续大买特卖,无需太多考虑购物多少,一般来说车能放下就好。等买好东西后,把东西都放在车后备箱,然后又可以优雅的去哪里吃个饭,或者去其他地方玩耍一下,毫无压力。

    买买买,搬搬搬。就这样任性,哈哈


    总之,有车之后,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强了,视野也大大开阔了,所以在思维方面有着很不一样的模式,思维的尺度更宽广了,可以处理很多以前觉得处理不了的事情了,更在执行力方面有很跳跃式的提高。所以,我现在如果人家问我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我会推荐对方学车买车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开车的人和不开的车的人比起了开车的人精力要更集中一些。因为需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要对自己和车上的乘客和路上的众人安全负责。这是一种责任的问题,开车的人会更有责任感,也更加认真。
第2个回答  2021-01-20
开车的人和不开车的人思维上有很大的区别,开车的人在思维上是比较活跃的,头脑比较灵活,而且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反应速度很快,不开车的人在思维活跃能力是比较差一些的,往往反应会出现慢半拍的现象。
第3个回答  2021-01-20
开车的人要负责车辆行驶安全。不开车的人可以分心想其他的事情。这就是两个人的思维区别。
第4个回答  2021-01-20
开车的人和不开车的人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思维上。
首先我觉得就是对于安全问题上的判断,我们都知道我们买车的时候都会非常注重汽车的安全性问题,而且在车内还是汽车保护我们。但是没车的人在这点上就很大胆,比如说红绿灯,不仅仅是怕被扣分,还是因为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来开车,这样才是更安全的,也基本上没有人会闯红灯的请了。但是不少路人还是不管车辆直接横穿马路,尤其是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还是车流量高峰期。虽然车辆应该礼让行人,但是你不能用自己生命安全去测试车主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可怕的
还是有就是出行的时候,不开车的人一般出行都是记住一些特色的建筑和店铺名称,但是这样开车是没有比较清晰的路线。但是一般开车的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或者不熟悉的地方,记住的是道路名称,也就是记住什么时候转弯然后心里有比较清晰的路线。
而且还有就是乘车的时候,不会开车时觉得坐人家车子开得越快越刺激,会开车后坐在副驾驶心都是悬着的,生怕有个闪失。比如会开车的和不会开车的坐车很明显的差别,会开车的会一路提醒,小心翼翼的,停车场的时候即使有倒车雷达倒车影像什么的,会开车的人也会一定要求下车帮看着,不会开车的全程坐着跟大爷一样,没反应。这就是思维上的差异,因为他不懂你开车需要注意什么,和哪些是可以帮忙的。
其实我觉得还是不开车的人不是很懂开车的一些细节,这些只有当你这的开车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注意到了。那么这时候你也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