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听力和记忆能力

如题所述

在英语学习中,应努力提高听力。这样可以借助听觉,大量、快速地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词组,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词的不同用法,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近两年的实践,与英语自学者谈谈在提高听力方面的点滴体会。
要提高听力,首先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如所学的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或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这样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时候就又会听不懂。

精听最好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泛听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还是听不懂,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在第一遍听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在每句停顿时,可在脑海里反复一下。听的当中遇到生词不要停下多想,因为有些生词可以在整个内容中理解。有些生词并不影响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来想,反而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一般只要难度相当,能听清大部分单词,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以上只是自己在提高听力方面的点滴体会。各人有各人的提高听力的经验,尽管甲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乙,乙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甲,但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记忆力

1、平心静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让自己平心静气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是让自己的大脑安静。

2、调整自己大脑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3、树立起自己记忆优良的信心,并时时提醒自己要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记住”!

4、要学习和找到一套适合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加之必要而又经常的训练再训练,提高再提高。

5、要保持对世界充满强烈的爱好与兴趣,兴趣是记忆的第一推动力。对被记忆的对象要象对待自己的“情人”一样有足够的兴趣。

6、强烈的愿望和刺激可以促进自己的记忆。

7、要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建立与愉快事情相联系的记忆。

8、让自己的心态永远年轻,保持年青人的刺激可以促使自己脑细胞变得敏锐和年轻。

9、学会一种或多种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能能帮助我们记忆。

10、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记忆中尤其如此。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象。

11、开发自己的右脑,把记忆对象形象化有助于记忆。

12、掌握歌诀或口诀记忆知识,把互不关联的记忆对象编成歌诀有利于记忆。

13、学会特征记忆技巧,找到记忆对象的特点,辨别出其特征有助于记忆。

14、学会整理和分类,适当的分散记忆(化整为零)有时比集中记忆效果好。

15、充分运用人自身体的五官功能,调动身体各器官协同记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记忆力是智力因素之一。良好的记忆习惯和能力是高素质的表现,智慧的根源。目前人类大脑的利用率还很低,人的智力和潜能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人类才能不断地超越本身。开发记忆是自我挑战的一大关键,一旦找到记忆的钥匙,便可打开记忆的大门,存储最大容量的信息。相对而言,过目不忘,博闻强记的人容易成功,反之则易遭挫折,因此,记忆一般的人需要培养和改善记忆,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可能的。记忆力的提高有利于人类素质的全面提高。
  虽然当今教育改革强调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这并不否认记忆的重要。其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记忆基础上的。知识与能惫是从记忆开始的,记忆对人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从呱呱落地便不断地记忆一切外界事物,随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对记忆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记忆品质差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并影响自信心、意志力,自主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我们反对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提倡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创造型人才转变,但记忆仍是不可替代的。记不住大量词汇,作文章无从下笔;学历史没有掌握大量史实,对历史的认识就不全面深刻,无法融汇贯通,应用就无法自如,反之一切就迎刃而解。特别某些行业要求记忆力更高。如政治家、教师、律师、医生等。一个要拿讲稿去念的竞选者,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总不能天天盯着讲义给学生上课;律师在法庭上打官司,总不可能拿资料去查。目前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其中一大障碍就是记不住。教师往往象留声机一样把该记的播放一遍,很少与学生一起研究如何记忆,使某些自主性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害怕、厌倦记忆,只依赖老师划重点,帮猜题,形成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的局面。老师为了出成绩,往往包办一切,反而助长学生懒惰侥幸等心理,现在的学生最怕主观题,只想猜一些简单的选择题。这种现象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关注吗?掌握记忆的方法,学生这种惰性和恐惧的心理就会消失,反而觉得记忆是件容易乐事。碰到问题,学生的反应不会是逃避和排斥,而会知难而上,直至成功。智力提高了,心理素质也更好,形成性循环。
  掌握记忆的窍门,会节省许多时间、精力、事半功倍。记忆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途径去完成。如历史教学便可利用。历史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实用性不强。用不要用他的长处,历史学科可发挥它的特别功能。即从记忆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过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课堂是一个训练场所,素质提高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科特点不同,记忆方法却可通用。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并通过反复试验,探索出一些可尝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研究几个对象:记忆的主体、客体和本身。只有综合三者,寻求最佳结合点,因人因材料制宜,克服不利因素,便可突破。这就是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由浅入深,在感受记忆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教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素质。
  第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懒惰、注意力分散、缺乏毅力、耐心和自信、不重视或不喜欢历史、没有责任感、有侥幸心理、情绪不稳定、没有激情、精神状态不佳、易疲劳、厌倦、时间少、压力大、能力差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记忆力的品质。
  第二,历史知识特点:学科杂博、内容繁多、错综复杂、易混淆、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枯燥乏味,不易记忆。
  第三,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环节。有形象、语言—逻辑、情绪、运动记忆。有瞬间、短时、长时记忆。记忆过程中会出现遗忘,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原因有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或受到干扰。遵循记忆的特点和规律便可揭示记忆领域种种奥秘、探索出增强记忆的途径。一般来说,有条理、有规律、内容少、特殊、简单、有趣、感触深的、为人所熟悉常用的就容易记。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克服遗忘,于无规律中找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枯燥变有趣,抽象变具体,理性变感性,凌乱使之有序,短时的记忆得以永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