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怎么定义“我”的

我想知道佛教是如何定义“我”的,真正的本来的“我”。因为佛教是有六道轮回之说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佛教认为有一个精神上的“我”?这世过后我们精神上的“我”便再附着于某道中的一个物质实体上继续轮回。这是我的看法,但是正因为我有这样的看法,而又觉察出一些与我这个看法相违背的现实,所以才会有现在这个问题。

例如从生物学角度看双亲与其子女之间有遗传的现象,我现在到不是说体格,外貌等物质方面的。而是如性格,习性,思维方式,选择取向这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在血缘传递过程中也有遗传。就是说子女的性格可能很象其双亲。但是如果存在一个精神上的“我”的话,那么每个精神上的“我”不是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吗?当然精神上的“我”也是会随外物影响不断变化的,但我觉得至少不应该是血缘遗传这种无法预测的方法啊。再如,现代生物学亦发现人的情绪(关于情绪的定义我也很模糊,它到底是属于某刻的性格即性格的一部分还是完全独立于性格,是人受外物影响做出的非我们本性的行为呢)其实是受各类激素刺激做出的,如更年期的妇女因为体内激素紊乱会表现与她性格不符的情绪或行为。我觉得绝对一点也可以这样说,通过控制一个人的激素你也可以控制他的精神,控制他的精神做出你预期的行为。(事实上如果用药物治好了更年期症状的话不也正是一个这样的实例吗)而激素明显是一种纯物质的东西,怎么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我”会完全受物质的控制,完全会因为物质的改变而随意的改变,怎么会这样呢!

还是说佛教认为性格等这些并不是属于真正精神上的“我”呢,又回到问题,佛教是怎么定义“我”的?哪些才是真正的“我”。如我们睡眠时,假设连梦都不做,那“我”到哪去了?又假设如我下世堕入畜生界,变成了一个动物,那么“我”到哪去了,当然它是还存在于我动物的肉体内,但它岂不是和我身为人的一世相比起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我不能再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还有我以前对世界的思考,那些积累都没有了吗?

至少最后一点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我觉得最后的真正的悟道(对不起,这可能不是佛教用词,但我不知道佛教中怎么讲这个词)不可能是在某一生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它是很多很多生不断积累的过程。如释迦摩尼成佛,我就觉得他肯定是经过很多生的体悟,只不过正好在他作为印度王子的这一世,他完全悟道了,于是成了佛。而这些积累我认为变成一种天生的倾向性和“我”一起存在,如有些人会对世界的本质,宇宙的真相这样的问题感兴趣,而有些人则漠不关心。这都是天生的,而这种天生,我认为就是这种倾向性的一种表现,我觉得也就好像佛教中所说的慧根吧。

我非常想解开自己的这个疑团,希望对佛经有了解,有体悟的朋友可以帮我解惑。我并不一定要求您的答案非常的长,希望能以您的切身体悟帮我解答这个问题,或者给我指引一个方向也可以,先谢谢了
诸法无我,那么在六道中不断轮回的什么呢?如果说诸法无我是指--因“我”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没有一个永远恒定的“我”,这个意义。那么我可以理解。但即使在不断的变化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我”吗,因为成佛的毕竟是释迦摩尼而不是“我”啊
------------------
请empsun,唯梅子看梅诗金公爵的回答,那也是我。因为问题补充没办法打那么多字,所以打在那个账号了

第1个回答  2008-12-27
楼主善问!

一.意识心我:
小孩以身体为我,名为“身见”(孩子说:“他打我,我好疼”);长大成人,以能思维之我为我;名为“我见”;(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而此意识心,世世断灭,是暂时有;故名“假我”,虚妄不实故。
二.常见:
不甘于此意识心寿终断灭者,则持“常见”(某宗教说:“肉体归于尘土,灵魂永存”)
三.断见:
我(精神)依于肉体,肉体死亡,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仅有一生而已。(法国某君主说:“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四.佛教小乘之我:
小乘现观一切法无一能逃过“成住坏空”,三界之中找不到一个我可以常住不灭;因而放弃一切身体、思维、自我;证得“无我”而断“我见”。可入涅盘。
五.佛教大乘之唯我:
此我不是凡夫、小乘圣者所知之我;此我“不生不灭”而“能生万法”;此我无有形象,离见闻觉知;名为“真心”“如来”“涅盘本际”。以其远离见闻觉知,一切凡夫、阿罗汉、辟支佛不能证得,所以不在一切众生经验之中,若在,则此人名为“开悟明心”,名为“见道”。此境界,观一切诸法如实,故不妄语、离颠倒、无有恐怖,心无挂碍。列菩萨位。
一切诸佛依此我而圆成佛道。永离生死轮回,名为“摩诃般若波罗密多”。而此真我,人人本来而有且永不生灭,故一切众生依此而“毕竟成佛”。此真我,是佛法第一义谛;故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时,赞叹此真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2个回答  2008-12-19
怎么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我”会完全受物质的控制,完全会因为物质的改变而随意的改变,怎么会这样呢!

会的,这样是代表你会受外界影响,如果是佛,他就不会受影响,因为他无我

我以前对世界的思考,那些积累都没有了吗?

都是有用的,思考的东西会储存在潜意识,累积到下一世,但是下一世你可能不记得这些积累,不过,表现出来就叫做天赋

有些人对某些东西特别有天赋,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前世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比如,有的人很小就唱歌唱得非常好,也许是因为前世他唱了一辈子的歌

你注意观察小孩子的话,三岁的小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东西是前世带来的!我当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老师,感触很深

我的体会是:我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就完全和外界不一样,这完全是由自己在出生之前带来的,而且后来的人生中有机缘接触到非常多修行方面的书籍,感觉像是前世安排好的一样

生命是一个奇迹
第3个回答  2008-12-19
我是提问者

回empsun:看了您的回答后,我查阅“诸法无我”的各种回答。虽然还并不是很通透,但毕竟已经可以稍微理解佛教为什么认为“诸法无我”了,您给我指了一个方向,让我认识到佛教并不认为有一个“真我”的,这是我以前没想到,感觉让我裨益不少,谢谢。

回唯梅子:我对佛教有一些很肤浅的认识。因为一直对一些问题很想获得解答,所以我也到处寻找过答案。如以前也阅读过“圣经”不过甚至连旧约都没有读完。因为很快觉得它说讲得那些根本讲不通,其中很多价值理念我也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那种“我们由某一造物主创造,造物主则自然存在然后世间一切都由他的好恶主宰”的简单粗暴的宗教哲学观念。

而恰恰只有佛教,即使我对他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当我新接触到某一新的理念也总能觉得我以前自己的想法正是与他相合的,即使他和我之前的想法不同(我这次)往往我也能很快的理解他。我能笼统的感觉到佛教讲的理念是正确,即使对一些很重大的问题也一样,他可以讲得通。而他又往往和我自己的理念有一点点小的但是比较根本的相通的地方,使我较易理解也愿意接受。

您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我可以浅显的解答他们:轮回是由业做主的并非随心所欲;即使成佛也只是认识了规律的真相但佛也要遵从规律不能随心改变,佛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有造物主;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各有所报,两者不能相互抵消。

就您所见我的看法即使都是正确的也相当笼统,而且很多因为理解的不通透也都模棱两可。我还是无法就您的问题和我的问题建立明确的联系,希望您能继续不吝赐教,即使较为笼统也可以,谢谢。
第4个回答  2008-12-30
还拿心经举例吧:"空不亦色,色不亦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不同,两者重注自修与渡化,而小乘佛教主要以世界观为主,更注重自身的修持,而大乘佛注重"渡".所以那句就是虚则有之,实则无矣.这与道德经中的意思有相近之处,在汉传大乘佛教中,更容易发现,佛教的爱,是对世人,但也没有忘我,可以把自身的修养加大到无限.
总结一句话,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计较一切,不评论一切,修自身渡世人,皆共成佛道
第5个回答  2008-12-19
你太有善根了.你能思考这样的问题.就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

你是否想过:
1.人在轮回中.如果轮回到了地狱.而他又不想去地狱.那么是谁让他非去不可?
2.佛是大慈悲的.佛为什么不把地狱消灭.不把所有的人都送到天堂.而一定要让人去艰苦的修行?
3.如果人做了善业.后来又做了恶业.那么可以互相抵消吗.从而不受恶报?

你问什么是”我”.与这几个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
如果能回答1个.就全都能回答.
如果不能回答任何1个.就全都不能回答.

我没告诉你答案.是因为此问题.字数太多.几句话不可能说明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