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格与生理的变化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个孩子从儿童成长为一个少年,不但年龄身体发生了变化,性情性格也跟着相应发生变化。一般的少年都有着良好的性格特点,如开朗活泼、朝气蓬勃,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知道积极进取并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爱而莽撞的性格行为。就一般人而言,少年时期就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文化教育与良好的心理发展,就能使一个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如若不然,就可能形成偏激、固执等多种畸形的性格。

少年时期由于初诸世事,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个时期的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去判断事的对与错,在主观上有自己独立做主的意识,在性格上就不愿事事都完全依赖大人。

但是,这个时期如果忽略了对性格上的孩子继续引导,就往往容易使孩子误人歧途。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虽然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还不能准确地辨认事情的对错,他们辨别能力还处在非常稚嫩的初级阶段,对一切的看法还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如果这时他们认为是对的就对、是错的就错,而没有成人给他们加以分析与调整,就很可能造成孩子对事物认知的假象,这种假象一旦定型,就容易造成孩子畸形的性格。

这个时期孩子性格还会十分的不稳定。如果受到惊吓、挫折、打击、暴力等过于刺激的行为和现象,则会引起孩子的性格向不良的方面发展。孩子的性格发展的与形成与孩子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所以说。心理的变化引起性格的变化,性格变化主导着心理的活动。

青少年的生理变化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蓓蕾与黄金阶段,是身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我们说的少年时期是从7~12岁到左右,青少年是12~18岁左右的时期。

我们先说一说青少年时期都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在这个时期,身体的生理特征具有其突变性,表现为形体形态、内分泌等一系列的生理现象都要发生迅速而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内分泌机制完善。少年期人体机能和形体上的巨大变化,是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少年期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生长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促甲状腺素促进甲状腺生长;促性腺素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肾上腺皮质素刺激肾上腺皮质活动,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类固醇和性激素。这些激素是人体发育的催化剂,加速了青少年生理上的突变。

接下来,就是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这主要体现在大脑发育趋向完善上。在此之前,脑的重量及体积与成年人接近,所以在少年时期,大脑的发展主要在质量上的突破与脑功能的完善方面。这时,大脑的发育主要是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分支及髓鞘化,脑神经细胞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

同时,由于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更促进了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分化和迅速发展,这些变化使青少年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另外,心脏再次迅速增大,心肌壁变厚,心功能极大提高,这又为青少年增加活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再接着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少年由于身体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等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不断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从而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明显的变化,男女均出现第二性征。

第二性征在男性方面表现为身体肌肉发达、骨骼变硬、身高迅速增长、肩部变宽、睾丸和阴茎变大、长出阴毛和腋毛、精液的分泌(射精、遗精)、胡须变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而浑厚,并出现所谓的男子气。

在女性方面表现为整个身体皮下脂肪增厚、皮肤光泽、体态丰满、臀部变圆、髋部变宽、子宫及卵巢逐步发育、月经开始(初潮)、长出阴毛和腋毛、乳房隆起变大,出现女性特有的体态和征象。

青少年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或“危险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的重视。

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人的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可分为三种明显的情况。

首先是智力发展的显著变化。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少年期的孩子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接着就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人体进入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做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

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

另一种明显的变化是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

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包括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以及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