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实验现象

如题所述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成阴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成阳离子;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而且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这时可以使蛋白质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均减到最低,且溶液变混浊。若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竭力减低蛋白质水化层的厚度而使混浊更加明显。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都不相同,但偏酸性的较多,如牛乳中的酪蛋白的等电点是4.7~4.8,血红蛋白等电点为6.7~6.8,胰岛素是5.3~5.4,鱼精蛋白是一个典型的碱性蛋白,其等电点在ph12.0~12.4。近年来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加以准确测定,但需一定的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在不同ph溶液中形成的混浊度来确定,即混浊度最大时的ph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值,这个方法虽然不很准确,但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操作也简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4
1,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溶液开始变浑浊,离心可见沉淀
2,远离等电点,蛋白质溶液开始变澄清,离心未见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