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起源不同

1、形式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2、实质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二、特点

1、形式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2、实质教育: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三、观点不同

1、形式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2、实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式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形式教育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形式教育的主要思想,他们认为教学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他之后不断有人坚持这种主张,并且发扬光大,形成理论,慢慢形成学派。
实质教育要晚得多,在夸美纽斯之后,基本上是大工业革命之后慢慢形成的。和形式教育形成对立,反对提高学生能力,主张教学就要教知识,而且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知识。

归结起来说: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拓展资料:
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
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认为: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②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建设心灵的原料是各种观念。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就具有首要的地位。因此,教育不在于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或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而是重视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质教育论,是在形式教育论关于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下产生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6

1、形式教育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实质教育要晚得多,在夸美纽斯之后,基本上是大工业革命之后慢慢形成的。

2、形式教育的主要思想,他们认为教学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形式教育形成对立,实质教育反对提高学生能力,主张教学就要教知识,而且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知识。

3、归结起来说: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认为: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②教育应以实质为目标。 构建心灵的原材料是各种观念。 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具有主要地位。 因此,教育不着重于课程和教材的培训作用,或者知识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相反,它注重课程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方法教育论认为,影响学生今后生活的教学内容无以数计,所以,从内容上来确定教育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方法教育论着眼于学生的教育过程,掌握思维的方法、感情、价值标准。简言之,就是着眼于学生通过教育掌握各种方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接受一系列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质教育    百度百科——形势教育

第3个回答  2018-10-14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1、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他比赫尔巴特学派更直接地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同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需要联系起来。19世纪中期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实质教育对欧、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曾起过很大的影响。

2、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教学论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对教学内容问题的一些方面都做过一定的研究和论证。但在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两方面各执一端,都有其片面性(见形式教育)。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第4个回答  2018-10-11

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1.形式教育:

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

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2.实质教育:

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形式教育强调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实质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的理论基础:

①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

②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

③学习的迁移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

②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式教育 百度百科-实质教育

相似回答